近两年来,因危化品及燃气事故的多发,国家安委会及住建部发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文件,例如“治本攻坚三年行动”“燃气专项整治方案”等等,一场持续的全面的燃气安全战争正在神州大地打响。从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压实制、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、全民安全意识的培养,文件都有规定。治本就是治人,治人的重点是治理企业的人。这样的安排顺理成章,客观上必将起到一定的非消极作用。但我觉得不够完善,如果从“治本”就是“治人”的角度去理解,我认为“本”更应包括主管这个行业的政府官员。伟人有一句名言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,干部就是决定因素”,作为管理者和领航者,政府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。三十年的行业大发展,政府的决策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,三十年后的今天,行业乱象丛生,政府官员当然要负起领导责任,这是其一。其二是这个行业中有些事情直接就是地方政府官员掺合的,所以治本必先治官。一味地瞄准企业,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。如果治理路线有错,其结果说轻一点是事倍功半,说重一点是劳民伤财,对安全工作只能起到消极作用。回想近30年的安全管理办法,特别是近几年强压强管的政策,举国上下付出的经济、社会代价与得到的安全效益似乎不成比例。
仅为行业一员人微言轻,揭示真相,实话实说,自觉是一种责任,也是性格的使然。以期“治本攻坚行动”和“专项整治方案”更全面地更完美地实施,以期祖国人民地更宁静地更安祥地生活。
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见证了我国天然气的发展历史,从无到有星火燎原,使人民受益,使世界刮目。千千万万燃气人包括政府官员为之奋斗为之奉献,涌现了不少出以公心、忠于职守的官员,不少专业精湛、道德良好的专家,不少热心为民、关注安全的燃气企业家,不少不辞劳怨、身怀技艺的燃气操作工,这是行业的主流。但总有一部分不入流的,在这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,燃气乱像是社会问题在这个行业的折射,燃气乱像是社会乱象的一个缩影。一个产业链百个心思绕,主管官员想的是干公事时如何捎带私事,专家想的是治服企业的意见如何“开发”,企业家想的只是利益如何最大化,员工想的是小目标怎么来实现,这是普遍性的社会问题。回想过去的年代感慨万千,当官的一门心思为人民服务,做工的干一行爱一行,人人精、气、神满满,个个干劲十足。可如今当官的不像当官的,做学问的不像做学问的,做工的不像做工的。心不在焉,魂不守舍,当然干不出什么好事情。试想有谁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将安全放在第一位?比如安全问题欠拖不决,官员们可否下到基层蹲点调研或定点包抓?再如企业负责人可否每月有一天下到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(这些话现在听起来是天方夜谭)?安全检查(运动)来了,当官的、官僚主义,搞企业的表里不一、匆忙应付。下级给上级表演,企业给政府表演,戏演的多了难免就有穿帮的时候(如事故的发生),戏演得久了,入戏太深难以自拔。
天然气行业还有它的特殊性,与城市其他公用事业不同的是所有制形式,30多年前有关部门在这个新兴的行业推行所有制改革,即采取竞标办法取得经营权。自此这个行业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,航空母舰(大公司)与小渔船(小公司)并存,外资企业与中资企业并存。不像其他公用事业如自来水,清一色的公有制,这就增加了这个行业的复杂性,这种属性注定了这个行业走上一条不安生的道路。也给一些官员提供了实现非分之想的机会,例如有官员通过前期竞标活动,深度掺合,有官员通过后期监管身份,楼台近月。再则天然气与自来水、热力的介质安全性区别太大,自来水、热力即使管理不好,城市道路上无非多了几潭清水,几处雾柱,而天然气则是火与血的代价。
人心不古的社会,满是故事的行业,灾难的多发就不难理解了。30年的矛盾积累,使得行业难以为继,也不可为继。正本清源,治本治人,治人先治官,治官在治心。反腐倡廉,正纲肃纪,这是一条根治安全顽疾的必经之路,是一条行业健康发展的必须之路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我国城市普遍开始天然气经营权竞拍活动。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四处抢占位置,僧多粥少,权力的较量自此拉开了大幕。其特征是头脑灵活有社会背景的人能拿到经营权。例如西北某省的两个地级市,参与经营权投标的有本省省级国有天然气公司,本省市级混合所有制天然气公司,其中还有当时凤毛麟角的上市燃气公司,结果统统落标。两市政府分别选中的是经济体量最小、公司人员最少、天然气经营经历基本上没有的个体经营户。其整个经营权竞拍过程天衣无缝,公证处公正,人大代表监督,正大光明做假,认认真真演戏,当然大家都心知肚明。背后的领导能让市委书记(或市长)听话,想想是多大的官员?从此官员们不只是将中标户扶上马送一程,而是从每个方面一路相助。三十年发展历史走过来了,事实上这两个城市选错了人,不想花钱只想赚钱,价格服务都有问题。两市成了全省发展天然气最差的地区,居民企业怨声载道,但为力,政府的城投等公司只好在郊区地盘另起炉灶。
燃气行业是政府主要领导操心最多烦恼最多的城市公用事业。以前拥有经营权的公司发展缓慢,占着茅坑不拉屎(特别是农村地区),新的领导当然要安排后来公司干;有些新建的工业园区原来没有规定明确,自然而然免不了纠纷;有些新来的领导一朝君子一朝臣,新领导要用自己的队伍。天然气施工阵地上不仅是施工机械的轰鸣声,还有棍棒开路的冲杀声,发生过不少件。燃气行业是全国各地小到初级法院,大到最高法院诉讼最多的行业,绝大多数都是经营权之争,与政府纠纷最多,企业之间次之。关于特许经营权问题,个人看法当时决策过于匆忙,我们学到了市场经济的竞标办法,而忘了学习监管办法,忘了制定退出机制。没有慎重地考虑城市公用事业竞标可能带来的问题,更没想到竞标过程中某些官员掺合的深度及力度。
经营权竞标活动在全国基本落下帷幕,上述所举两个竞标的例子也只是少数,相当一部分竞标活动还是合法合规。在当时天然气发展初期有些县城因用户少无人愿干,政府还要动员人干,所以不能一概而论。30年后的今天,咱们不可以纠结过去,怎么样更好的完善这种机制,让燃气更安全更满意为百姓为客户服务是当务之急。
赋于一个企业特许经营权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监管却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。一边是高度垄断的城网公司,当然利润最大化是目标,一边是居民以及工商用户,自然计较着自己的承担接受的能力。主管部门监管的任务主要是用气价格、初装费(城市普遍取消,但有的地方还有,农村普遍有)、安装费(城市从用地红线内计起,农村从接管处计起),以及日常服务等。但是主管官员中相当一部分因私欲是胜任不了这项工作。燃气公司成了主管官员的亲友就业场,关系户施工揽活的施工场,甚至不花钱的灶具提供场。这些虽不起眼但可联络感情的事情已使官员的立场悄然变化,主管官员普遍将燃气行业视为自己的领地,“我可以欺负,别人欺负不行”。
疫情期间的2021年6月十堰事故后,某省会城市组织官员及专家检查天然气管道,我被分配在另一个行政区当专家,关于我所知的某一小区天然气管道施工时过道路、围墙不穿套管保护,违反设计施工规范的问题,向这个行政区带队的女处长表明了身份并予以反映,希望检查时予以过问。没想到女处长的回答是“人家天然气公司也挺辛苦,咱们别给人家添乱,安排去哪里检查只能去哪里”。此次教训使我明白领导检查就为了走过场,让你当专家是面子上的事情,你却当真起来,怎能不碰壁。去年渭南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在回答供热不热时说:供热不是让你热,而是让你不冷。公用事业的监管说白了就是猫鼠一家亲,不必大惊小怪,至于官员监管安全更是奢望。
燃气工程质量可以说良莠不齐。大部分企业思想重视,管理到位,实施工程质量良好。有的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一座县城,管理细致,材料选择注重品质,施工安装一丝不苟。但也有部分城市规划混乱,甚至无图施工。材料、设备采购价格越低越好,施工队伍有公司借资质自干的,有挂靠队伍干的,质量没办法保证。农村的天然气实施工程质量尤为堪忧,管道布置随意。燃气工程中有一部分是与官员有牵连的,这样的施工队伍有时仗势作事,他们的主意是草草施工,匆匆埋下,出事的概率总是小,出事后有人帮忙。
关中某LNG加注站两个埋地储罐分别在罐底安装一台低温潜液泵,承包设计采购安装的设备公司偷工减料,将罐底泵池做的短2/3,造成泵的净正压头(NPSH)不足,每次几吨液体不能抽出。抽不出的后果是储罐检验时余液无法排出,对空排放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,威胁周边村民安全。再则每次卸车时不能将槽车卸完,因罐内有余液不能盛下。泵的净正压头(NPSH)是厂家说明书上载明的,这条也是国家设计规定要求,但因涉及几十万元的改造费用,设备公司不同意改造。加注站反映省厅后,厅领导迅速批示有关处室查处,组织专家讨论后发文指出违反国家标准,必须立即整改。设备公司一开始没找到关系,但不想花钱改造,写信质疑省厅无权限管。省厅觉得自身有权管,为了慎重起见又组织一次专家复审,再次得出与上次相同的结论。三个月后设备公司终于托人找到厅领导,领导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,命令下属机构撤销已发出的整改文件,竟然直接替不良商家辩护,说这不算问题能用就行,又说这是科研项目专利产品,可以不按规范。致使这项安全风险隐患一直存在,官员们检查安全时唯恐提及此事。
关于官员与工程质量的问题,提起前述事情想使主管安全的中央部门明白,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,在权力面前也是交易的筹码。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胆大妄为的行为是上级想不到的,有些安全风险隐患就是官员的直接贡献。类似西安地铁3号线电缆问题是撞在枪口上,有多少安全风险隐患仍被掩盖?有多少伤亡事故真相永远雪藏?有多少工程质量上的问题还在继续制造?中央财政近年给城网的财政补贴如“三业一供”和“管道旧改”用的是不是合乎法律合规?这是件值得关心的事情。
不少专家几十年职业病已养成,业主也已经习惯。有些意见即使业主认为不合理,但有条件改造的仍照办,因为不照办审查无法通过。有的意见专家讲不出出处,改造后反而有害,但专家态度又十分坚决。这就造成了业主求官员求专家说情的多送礼的多,久而久之这种工作常态已使某些官员和专家尝到甜头,神气起来了。专家之间抱团,官员专家抱团,意见越多越好,意见越难改越好。企业普遍忍气吞声,不敢惹,惹不起,因为即使这次抗争赢了下次可能又栽在他们手里,专家团队被行业人士尊称为“二政府”。
几十年的演化,七十二行又多了专家这一行。有人干脆辞职当专职专家,有人为当专家给官员送礼。专家评审(检查)这件事情作成了产业,行政资源付出了代价,企业付出了金钱,得到的是些不只无用而且有害的东西。如果官员和专家不同意我的看法,请问实行专家制度二十多年越管越严,燃气事故为啥不降反增?为什么那么多的爆炸事故没有一个被专家预警到?专家制度在这20多年里到底起了多大作用?我们该反思专家制度,在这个什么都可当作赚钱工具的社会里,设立专家团队却没有制定约束规则,当然就有人将其发挥到极致。
关于专家制度在此想多说几句,国家几本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等,这是国家原则性的框架性的安全法规,对工程建设、项目运行具有法定指导意义,但操作性不强。正是一系列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(规范)将其细化,让其具有可操作性及可度量性,用来指导工程建设、生产运行。国家有关部门向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、施工等主体颁发资质,以批准其拥有相对应的资格进入市场。一项装置的安全设计正是设计工程师通过执行国家标准(规范)而保证其本质化安全和工程化安全。设计成果提交后可以有机构审查,但不能多家审查,以及投产运行后一次又一次的审查(检查)。建议施工图审查、消防审查、安全审查等三家审查只留一家,因为三家着重关注的都是安全。政出多门、重复审查只是苦了企业,妨碍了经济发展。建议运行后的安全检查只针对管理事项。
(郭宗华,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委员会LNG分会委员,陕西省液化天然气产业协会监事长,西安市燃气热力协会监事长,中国城市燃气协会LNG分会副主任委员,国家标准《天然气液化工厂设计标准》及《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设计标准》编制组负责人,文中观点与上述机构无关。)
努力地看完本文,因评论为零,那么,打破这个零,提个建议:字体太小,看文费劲。
燃气人团队成立于2019年,是一个由多位燃气从业者兼职工作的组织,现运营1个网站和4个自媒体平台。一直以来,我们坚持服务行业,组建了4000+人的燃